• 銅獎
    作者:凌宗廷
    作品名稱:方尖碑- 無盡之塔
    尺寸:14.4x14.4x90cm
    底座:50x50cmx3cm
    材質:玻璃、錫、銅、LED

    創作理念
    兩河流域的方尖碑具有一種神聖的特質,而玻璃這種材質在我眼中也具有神聖的味道,此件為原作品1/5 比例的模型,由於成本考量所以第一號模型製作上用鑲嵌的方式導致有邊線,在實際作品以及第二號模型上將會使用光邊玻璃膠合,會沒有邊線的干擾。
    原作總高度為2.4 公尺置於戶外。白天時底部將會有和模型一樣的折射效果象徵著寬闊的世界。上方因光線明度關係會反射天上的太陽雲朵,由底部的燈火世俗延伸向上到達天際,入夜後整座方尖碑將如星空一樣燦爛,折射出來的光線會隨著觀者移動而改變,整座方尖碑又如同聚集在地面上星辰一樣絢爛。

    創作自述
    在效果上實屬對材料的探索與星空的再現,形式上參考了方尖碑等幾何造型讓作品語彙更豐富。在創作這件作品前已經針對無限鏡射的效果實驗很久,全角度可視的無限折射是這系列作品創新的地方,而在技術上遇到很多困難,從不懂玻璃到可以自行打樣測試效果與和廠商洽談、材質選擇都是一次次的挑戰。
    這次能夠得獎十分意外,也十分感謝各評審老師的厚愛! 我認為所有多重面向的創作並且能夠觸及觀者內心情感的創作行為都稱為雕塑。或是說雕塑對我來說是一種想要使什麼發生改變的意念。我希望我的雕塑能夠跳脫材質和形式的框架,能以更多種面向成為我的創作行為,並且能夠對自己以外的人事物產生影響。
    未來將會繼續努力的朝向當代雕塑邁進,也感謝麗寶提供這次獎項與機會讓我在最需要的時候得到肯定以及獎項補助,讓我能夠以更好的條件與信心繼續在藝術這條路上往前走。

    銅獎專訪實紀
    Q:請問您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啟發了這項作品的創作靈感?
    A:在為期將近一年的材質實驗過程中,突發奇想的想要嘗試不同角度的鏡面玻璃無限反射後的效果。方尖碑作為古代紀念與追憶的用途,和我所使用的鏡像和星點效果在語彙溫度上十分吻合,因此最後以半實驗的性質完成了這件方尖碑。

    Q:作品是如何命名的呢?能否為我們解釋其意涵?
    A:作品在命題上比較直接的使用原本造型的總稱:方尖碑。這樣做的意涵是創造一個千百年前的古老建築,以現代科技重現在這個時代的幻想,因此我很明確地宣稱它為方尖碑。若以其他方式命名的話會導致觀者心中有「這是方尖碑嗎?」的疑問,並非我所期待。

    Q:請談談您對建築與藝術雕塑之間關係的看法。
    A:建築與雕塑自古以來一直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我認為雕塑與建築同樣作為一項存在公共空間的藝術創作,都肩負著提升環境美感與某種程度上感化大眾的責任。而一件巨大的、能夠在精神上佔據空間的雕塑品,也需要一個好的環境作展呈。相對於自然環境,我認為城市以及建築空間更能夠展現藝術與人的關係,我認為當藝術從藝術家個人的內心探討進入了社會介入後,才具有對於現實世界的價值。因此我認為雕塑品在某種程度上是需要建築的。

    Q:若您有欣賞的雕塑藝術家,請和我們談談他們的創作特色或是對您產生的影響。
    A:在我開始進行實驗創作的初期並未參考任何藝術家的作品,不過在創作到一個階段後我開始發現自己的光點與草間彌生的點點與鏡像作品有一點點相似。草間彌生的作品以不斷重複的、繽紛點點構成,我認為他所創造的夢是熱情的、奔放的、詭譎的,所表現的較屬於個人的精神世界投射,有一件作品是鏡箱,中間由十分多的黃色光點所構成的奇幻世界。相較於他的風格,我認為我的作品在精神上、手法上較為理性與冷靜,我以相對冷色調的光線與幾乎一致的光點作為創作媒材,並以極簡風格、冷
    靜理智的線條作為外形,同樣作為一種夢境或是幻想,我希望我的作品是一個如北國大地冷冽虛幻的夢而非火熱詭譎的都市夢境。

    Q:為何會選擇這些創作媒材呢?這類素材將呈現出什麼樣的視覺傳達呢?
    A:我認為光線對於玻璃的穿透這件事是詩意的,作為世界上能度量的最高速運動現象,只有少數的材質能夠改變光線運動的樣貌。而半反射玻璃在面對光線時能夠限制50% 的光線通過,我想在某種意念上掌握了對於光線運動的主控權。而透過半反射玻璃的鏡面效果還能夠將獲取的50% 光線以角度來控制其走向,同時向外溢散的50% 光線也讓留在內部的光線能夠被他人所觀看。我認為,作為同樣的主體,其一半的部分能夠成為另外一半呈現在世界上的基礎是一件很美的事情,而這整件事情對我
    來說是一件十分迷人的現象。
    而半反射玻璃創作所傳達的不僅僅是一種對於光線的掌控,我認為以現象來說,更強烈的解析是其不斷自體反射後漸漸消逝( 越遠越暗、越不清楚) 的過程,而同時能夠觀看自體反射的方法竟然是來自於:「其中有一部分的光線並未參與反射,而是直接逃逸」。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將之類比為許多擾人的社會現象,不過在這件作品中仍屬於實驗階段,並未完整地包含這些語言,不過這些內容將會是我接下來想要繼續完成的方向。

    Q:在雕塑創作過程中會遭遇哪些媒材上的限制或困難,該如何突破、解決問題?
    A:在創作這件作品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對於玻璃媒材的不熟悉,這種不熟悉並不單單只是手操作技術上的不熟悉,是甚至包含了對於「市面上有生產的玻璃到底有哪些都不知道」,這種很基本卻又不得其門而入的問題。因為玻璃業對於網路系統的建置仍屬緩慢,而各家下游玻璃業者有各自進口管道,好在臺藝大有提供文創園區,其中有一些廠商對於學生的細心照顧讓我有機會認識許多種不同的玻璃,才能以實驗的方式找出最適合的效果。其次面對的困難便是「透明」,透明在雕塑這種掌握形
    體變化的藝術上是十分避諱的,由於傳統雕塑在掌握形體的觀察工具上是透過光線,而我所使用的創作媒材本身即是光線,所以在根本上是有相當大的衝突。不過在經歷麗寶新人獎到目前又過了將近半年的實驗後,我認為我所創作的東西比起雕塑,更適合以裝置的脈絡去思考。同時,我仍會緊抓著雕塑的精神,希望雕塑能夠帶給人們感動與震撼的本質。

    Q:從開始到最後完成的每個階段中,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去雕塑?有沒有發生特別開心或是意外的插曲出現?
    A:從開始到最後完成的每個階段中,我以實驗的精神在完成作品,如果說有特別開心或是意外的插曲大概就是這件作品本身吧! 畢竟這件作品本身即是整個實驗階段中的意外嘗試。

    Q:你的作品具有哪些特質?心中有無特別想傳遞給社會大眾的理念與訴求?
    A:我認為我的作品像是被匯聚在地上的星空一樣漸漸向上,其調性是冷的。我想要傳遞給社會大眾的理念是寧靜,在這樣喧囂擾人的都市生活中,我們需要的是冷靜地坐下來好好欣賞天空、欣賞夜晚、欣賞沈靜。我認為作為一個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我們需要停下來好好的去聽、去看、去體會。

    Q:希望作品能和住戶產生什麼樣的互動?
    A:我希望住戶在夜晚回到家時能夠因為我的作品放慢腳步、甚至停下來欣賞或是坐著享受片刻寧靜。並不是要如同方尖碑本意一樣要去追思什麼或悼念什麼,只是想要讓大家在經歷了喧囂的一整天後都有機會能夠放慢腳步、拋開煩惱,沈浸在美麗的寧靜中。這個城市有太多的喧囂與速度,我們需要的是停下來好好的看清楚目標再出發。

    瀏覽人次:524203